二维码
温馨商务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网络教育需加快补齐短板 业界支招“网课教师”培养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11 06:41:25    浏览次数:58

  躺在家里舒适的大床刷着视频、玩着游戏,或者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复习所学课程。疫情期间,对于宅在家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充满考验的选择。近日来,全国各地陆续开设了线上教学,但由于网络通信条件、直播平台环境等方面原因,线上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又该怎样保证高效的学习效果呢?

  家庭、社会教育作用凸显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办公室主任陈超凡指出,疫情期间,当前各学段的学生都脱离了学校的集体学习环境,在家庭环境中接受线上教学或线下自主学习。只依赖在校学习的模式面临着转变形式与思路的挑战,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则担负起在教育中的作用。

  他说,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一次社会教育的好契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公安干警、志愿者,在生死存亡之间勇敢前行,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他们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这些都是最生动的社会教育“教材”,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陈超凡表示,这场疫情,也暴露了家庭教育的发展短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居家学习期间未得到重视。此前学校教育的普及导致部分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部分家庭的学生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家长则缺乏责任意识和正确引导,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居家学习,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课本教材和考试题目,广义的教学内容还包括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等。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岳薇认为,家长在与孩子多交流、多陪伴的同时,还需要督促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让身体、心理健康发展。在无法指导孩子的学习功课时,可以观察孩子学习状态、对待作业的态度,及时帮助孩子调整从“学校教室”到“家庭课堂”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家长应当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言传身教、做好榜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规范的言行。

  网络教育需加快补齐短板

  陈超凡指出,在停课不停学过程中,成为“网课教师”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大部分年轻教师能够在培训后掌握相关计算机软件、网课直播系统的使用方法。部分教师则在这场线上教学“大考”中,面对网络授课茫然失措,显现出我国基础教师队伍信息教育素养的不足。当下的教师选拔和培养方案中,更应该结合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网络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活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是今后教师队伍必须学会的重要职业技能,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发挥个人能力。

  他建议,在今后的教师人才选拔中,更应当注重职业素养中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并完善在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目标培养体系。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方面,首先应该培养教师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增强教师队伍群体网络搜索、编程语言、计算机硬件应用和软件应用等技能。其次,提升教师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扩充信息量的同时,多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的网络教学课程。最后,增强教师队伍对网络环境授课模式的适应性,在网络授课的过程中管理好学生的学情、学风。

  岳薇表示,对于预备教师,做到教材革新、与时俱进,不局限于Authorware、flash等传统多媒体交互软件的使用,注重视频剪辑、课程设计等应用软件技能的培养。对于在岗教师,定期开展培训、测评定级,在教师的职称评级中增加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测评与培训,及早化解教师职业队伍的“平台期”现象。

  她建议,对于存在备考教师意向的群体来说,在现有教师资格证考试题目的基础上,增加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如在客观题考察中,将传统的Word、Excel等办公软件能力的考察替换为雨课堂、学习通等更加符合现代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测试题。或者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察设计为情景题,为应试者提供更能体现个人实际操作能力的考试项目。(光明网记者 姚坤森)

原标题:特殊时期宅在家如何学 业界支招“网课教师”培养方案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链接:http://news.wxin.com.cn/show-1655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b2bxinxi@126.com。
 

Copyright © 2012-2018 温馨商务网 本站免费发布B2B行业信息,如有违规删除不通知,内容来自会员自发,
本网不对发布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如有异议,请发送邮件到b2bxinxi#126.com(#改成@),我们将马上处理,且不收取任何处理费用。

沪ICP备16008128号-6